Monday, December 24, 2007

《蜀商》约稿
                   杂谈“儒商”
                     钱皮
  关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社会科学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研究经济伦理学的人当中,属热门话题。
  斯密较早地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做过探究,著有《道德情操论》。但是,就像马克思所批评的那样,斯密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来“斯密二重性”,例如,斯密就不认同大家要对“面包师”感恩,他认为面包师做面包是一种自利行为,不是为了大家吃面包才做面包。因此,斯密并没有把人人有面包吃当作是面包坊老板和面包师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人对其代表阶层的资本家厂商群体进行过无情的讽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更不要谈及什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了。
  然而,经济学家Joseph Schumpeter(1883~1950)可以说是对企业家群体赞誉有加。在熊比特那里,企业家不仅仅是劳动者、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而且是创新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者,是一个具有高尚社会责任心的阶层,完全没有惟利是图的铜臭味道。如果读了熊比特的书,你可能会认为他是在描述一群天下为公的乌托邦者,而不是一群商人。

  当国门大开,中国的企业家渐成气候的时候,关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话题也开始屡屡现于媒体。此前有网帖谈到中国的企业家成不了绅士。那么,就算现在成不了绅士,将来是否可以成为绅士?
  我们还是沿用中国的习惯说法,用“儒商”来替代“绅士”,谈一谈中国商人的“儒化”问题。这里的“儒”,当然是指孔老二的那个“儒”。春秋时期,人们把像孔子这等熟悉诗书礼乐为贵族服务的人称为“儒”。《论衡·超奇》给出的儒的标准则较低“能说一经者为儒生”,不需要样样精通。作为为人服务的术士,儒者显然除了自身的修养之物,还肩负着社会责任,《周礼·太宰》记:“四曰儒,以道得民”,儒士是具有宣扬道德、教化民众的社会责任的人。
  在中国,企业家如果比较有文化和道德修养,人们会称之为“儒商”。能被称为“儒商”,是对商人的极高赞誉了。如果一个商人只是身缠万贯而缺乏修养和社会责任心,人们只会嗤之以“土财主”。所以,中国的商人,不管以前对诗书礼乐如何水土不服,发财之后,很多人还是会去附会风雅,敛书藏典,行书绘画,宗教哲学,修身养性,至少行头上也要像个“儒”。于是,伴随着企业家阶层的扩大,诸如“儒商会”、“儒商俱乐部”也应运而生。
  企业家或者商人,在经济学中有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厂商”。企业家做到大富大贵的份儿上,自己当然可以修身养性,就像沃尔码的女老板可以呆在海岛上拨弄花草,就像某些人可以遨游太空,某些人可以去极地探险攀登珠峰。但是,他的企业依然是在一群人目标明确地行为下运作着,儒商自己“用之如泥沙”的儒雅行为必须要建立在部下的“取之尽锱铢”的逐利之上。

  其实,儒商之“儒”和孔家之“儒”还是有相当距离的。如果以孔子思想作为“儒”的标准,其实谈不上什么“社会责任”。孔子面对社会问题,讲究的是“修身以敬”,孔子可不是扶社稷于将倾之时的人,他主张“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所要服务的是处于安逸之中的贵族,是要从安逸的权贵那里分得一份享受,而非愿意帮助有危难的国君,受命于危难之机的人。如果非要说孔子的“修身以敬”之中也有“社会责任感”,那就是最低的社会责任了,即管理好自身,不要成为社会负担,不给社会添麻烦,仅此而已。
  《论语》中记载,孔夫子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拜物教主义者,而偏向归属于理想主义者。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食恶衣者,未足以议也”(《论语•里仁》)。他对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清贫生活大加赞赏,而这是任何一个拜物教的商人都不可能做到的。即便是热衷探险求新者,其颇具儒风的行为也是建立在食利之上的,不过是奢侈生活的调剂和插花,本质上和“儒”仍然不搭界。

  国人历来对“利”和“义”分得清晰,认为“义利不能两全”,对商人行为有“见利忘义”、“见钱眼开”、“惟利是图”之说。嗜利特征可以说是作为一个厂商走向成功的必备性格,如果对“利”没有达到“嗜”的程度,则很难在商场上取得成功。这种性格,不仅仅是厂商自己行为的内部动力所在,也是外部竞争环境的压迫所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放弃坚定的逐利目标,就会在激烈竞争之中败北。
  责任是负担,责任乃包袱,责任即成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国企在和私企的竞争当中明显处于劣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长大的国企肩负了太多的社会责任,这种属于“义”的社会责任和功能,在以逐“利”为目标的经济社会中,成了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和包袱,因此,肩负社会道义的国企和惟利是图的私企之间在单纯的经济利益指标下的竞争就不是一种平等的竞争关系。而所谓改制和转轨,不过是用下岗、裁员等方式甩掉这些社会责任包袱的一种托词。
  在改革当初,有外国专家来华考察后说“中国没有企业”,就是因为中国的所谓企业不是以赢利为目标的,而是一个小社会组织。后来国企改制过程中大量的下岗、不交各种保险、克扣拖欠工资等等现象,也再次诠释了义利不能两全的道理、市场不可能同时坚守逐利目标和社会责任。
  此间国家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对市民生活保障的补贴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要求国家给予补贴以配合保障成品油价格稳定等等,而这些政策和要求的合理性所在,都是因为企业不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或者说是国际对于义利矛盾的缓解之策。

  义利不能两全,退而求其次,厂商的最低道德标准就是“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不需要再承担任何道德谴责。吴仪副总理在宣告自己将要彻底隐退时候附带向工商界各位交代道:“只拿该拿的,一定要拿得正当!”,这是道德底线的恳求和警告,而不是社会责任的叮咛与嘱托。
  商人们若真正能够做到“只拿该拿的”,乃是经济发展的大幸。其实,这个阶层并没有像有人所说的那样面临着“做土匪还是做绅士”的两难选择,而是面临着守法还是违法的抉择。如果一定要赋予企业家和厂商以“社会责任”,这个责任的内容恐怕也就是“守法”二字了。

Tuesday, December 11, 2007

《虎踪》
                      一
  关天明终于如愿以偿了。
  灯光之下看着面前的这几十张华南虎照片,关天明却突然失去了几年来要让事情大白于天下的冲动,变得异常的安静。这种心灵安静,犹如一个登山者在攀上世界之巅之后所感受到的心灵空静。

  关天明从林学院毕业已经快二十年了。植树造林是他的本行,但是,现处在林业局宣传处长位置上的他早已对植树造林淡漠了,没有了当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河山的激情。
  不要误会关天明不热爱祖国河山秀色。关天明和老一代林业干部已经完全是两代人了。老一代说是“林业干部”,其实也就是“伐木干部”,而今伐木几乎就是犯罪了。关天明很快发现,自然山林不需要他去“发展”,只须任其自然即可,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也正是这种“放任即发展”的思路,使得关天明被升任到林业局宣传处长的位子上。
  但是,以“放任”为己任的闲差可不是关天明要图谋的,这不是他的性格。他当初图谋的也不是这个宣传处长的位子,但是组织部这样安排,他也先欣然受命了。关天明后来知道,之所以让他干宣传处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摄影爱好,书法也好。
  关天明开始琢磨,不能在林业局只靠这点月薪过日子。关天明要让自己手中这绿色资源变成黄色、生出银色来。这才是关天明在“放任即发展”口号背后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

  关天明老婆林美娟原来在市旅游局上班。旅游局和林业局是没法不打交道的。一来二往,这个旅游局的“局花”就变成了关天明的老婆。现今旅游局已经不再是国家机关,已经完全被推入市场了。关天明升任处长之后,林美娟就“调入”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依然吃皇粮。这可是一个清闲美差。
  在美娟到“地志委”上班后一个多月的一天,美娟在饭桌上告诉关天明,说她今天看到地方志里说这片山区过去常有华南虎出没。可惜华南虎已经几十年没有音讯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关天明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天豁然明亮起来。
  随后一连几天,关天明都泡在林美娟单位的档案室里。果然查到不少关于华南虎的文字资料。不过都是古董了,最近的一则是清末年间的老虎咬死女童记载。县志记载,当年在山南有座庙宇,某冬日一村妇带着一个女童上山进香,途中遇到老虎,女童遂遭不幸。此后庙宇香火渐弱,在庙里唯一的一位僧人圆寂后便断了烟火。

  世纪之末年。
  关天明专门找到一位研究华南虎的专家。没想到这位专家给关天明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对于野生华南虎来说,只要种群数量在100只以下,基本上就没有繁衍的可能,这个种群灭绝只是时间问题。”“成年华南虎一天要走一二百公里”“你这片森林,也就百十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连让一只老虎溜溜弯的空间都不够。如果有一个可以繁衍的老虎群,怎么几十年都没有音讯?早就给发现了!”
  “我这片林子小,老虎就不能从川北和鄂北跑过来?既然它一天能走一二百公里,跑到这里遛遛弯有什么不可能?”关天明没有把专家的话当回事儿。关天明心想,当年有农民说洋县姚家沟发现了朱鹮的时候,不也是有专家这么说的吗?他实在不知道,这些“专家”整天研究自己都认为不存在的东西干吗?难道他们整天在研究小说里或动物园里的老虎?

  关天明从林业局下属单位抽调了十几个青壮小伙,组建了一个“搜虎队”,开始在辖区的百十平方公里山区搜寻华南虎,经费都由林业局自己解决,正式上报的活动项目名称是“陕南森林资源详细调查”。关天明压根儿没有想到能从省厅要到“搜虎”经费,但是省林业厅还是批了一笔。关天明这个宣传处长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关队长”。
  但是两年时间一晃过去了,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虎的有价值线索。搜虎队的小伙子们个个身心疲惫,每次周末进山,大家都当作旅游和野餐了,刚开始每周都去,后来改成一个月进山一次。
媳妇美娟开始对关天明唠叨了:你也不想想,这都几十年没有音讯了。这地方连猎户都被禁止打猎二十几年了,去哪里找虎?找虎干啥?
  猎户?关天明眼前又是一亮。猎户怎么没有?!虽说禁猎有二三十年了,但是暗地里依然有人打猎,不是经常有人在黑市和酒楼里私下贩卖野生动物吗?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对啊,为何不去找个猎户来一起来搜虎?说不定这些猎户中就有人见过虎呢。
  可是,在禁止狩猎的时候去哪里找猎户?谁会承认自己是猎户?那不是明摆着说自己一直在犯法吗?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自然野生之物到底有没有价值?为何我们要保护自然?
2.野生动物的价值和人类劳动有何关系?
3.“老虎吃人”在不在对老虎的价值考量当中?


                     二
  世纪初。夏末的一个午后。
  搜虎队依然穿行在山林小径之中。这片南坡山林真的很难走,所以之前一直没有搜到这里过。炎炎烈日的斑驳光点稀稀疏疏撒落在厚厚的落叶层上。从这陈年的落叶积层中,散发出特有的森林气息。
  林中凉爽宜人。但搜虎队员却感不到任何凉意,为了防止受到树枝、石头、蚊虫和毒蛇的伤害,大家都穿得密不透风,艰难的行走让个个都汗流浃背。
  在一个沟壕边大家停了下来。关天明忽然感到一阵凉意。似乎就在凉风吹来的方向,一个黄白相间的虎影在沟对面的树间倏然而过。
  关天明定在那儿了!几十秒钟才缓过神儿——是小柳在喊他:关处,怎么不走啊?
  “小柳,刚才,你看到了吗?”
  “看到啥子?”
  “老虎啊!”
  小柳没有吭气,转身看看其他几个人,大家互相怔怔地看了一会,小柳才说话:“关局,我们歇一歇吃点东西吧。您是不太想念老虎了”。
  小柳的话语当中,分明就透着同情和可怜。
  关天明没有吭气,小柳的语气他听得明白,小柳和他说话的时候,其他人的表情他也看得明白。他招呼一声“大家跟上”,便带头向沟底走去,他要到对面的林子里去验证一下自己刚才到底是不是真的出现了幻觉。
  除了几个似似而非的印迹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证明他看到的是老虎。而这种印迹半年前也看到过一次,省林业厅的专家只是说“很难定论”“可能是大型动物足迹”。

  这天,关天明跑到很远的山里去,他真要去找猎户了。
  关天明不知道猎户在哪里。他找到一个叫做“虎啸山庄”的山间酒店,听说那里曾经因为加工出售野生动物而被处罚过。
  “既然叫‘虎啸山庄’,总该和虎有一点关系吧?”关天明心里嘀咕。
  近处的饭店也听说有卖野味的,但关天明不敢去,因为那里大多数老板都认识他,所以他才刻意到这个没有来过的山庄酒店里。这里据最近的一个旅游景点还有一段距离,很少有游客来这里吃饭,来的人大都是开车专来吃野味的。
  他很快就打消了饭店经理的疑虑,顺利地点到了两道野味,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饭菜端上桌之后,他让伙计把老板叫来。
  他拿出自己的工作证,老板傻脸了。头点得如鸡叨米似的,一个劲儿地说这些盘中餐都是别人送来的,自己也不知道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且送来的时候有些都是加工好的,连皮毛都没有了。
  “你不用说了。我今天不是来找你事儿的,要找你事儿我也不会一个人来。”
  “老板贵姓?”关天明递上一支烟,让酒店老板坐下。
  “小民姓吴”。老板看到关天明一副书生模样,说话也客气,心基本放到肚里了。
  “看来最多就是免费送他一餐吧。”吴老板心里嘀咕着。
  吴老板帮关天明把烟点上,然后在关天明的对面坐下,冲着柜台喊“拿瓶好酒来!”。

  这一餐关天明没有掏一分钱,吴老板没有说要,要了关天明也不会掏。吴老板笑着说“签个字就成”,关天明没有理他。“签个字”可就让吴老板抓着把柄了,堂堂林业局一个宣传处长花钱吃国家保护动物,这还得了!那可真实宣传到家了。关天明不是傻子。
  关天明只说自己有个远房亲戚开饭店,生意不好,也想进点野味来卖。
  关天明顺利地找到了一个猎户,是在答应吴老板决不出卖这个猎户的情况下。
  猎户姓周,叫周二龙。
  周二龙今年五十二岁,随父亲从小狩猎,已经快四十年了。周并不惧怕关天明,他有县公安局颁发的持枪证,也有省林业厅颁发的狩猎证,声称自己从不猎杀国家禁止猎杀的动物,是合法狩猎。
  关天明看了看老周的持枪证和狩猎证,是三年前颁发的,有效期还有一年多。周二龙是省林业厅保留的仅有的几个持有狩猎证的老猎户之一。
  让关天明喜出望外的是,周猎户说“老虎肯定有”,他见到过虎毛和虎脚印。
  周二龙从床下木盒子的一本课本里翻出一撮淡黄色的毛给关天明看。关天明几乎要死了的心终于又彻底活了过来。

  关天明把搜虎队解散了。
  搜虎的事儿,秘密地变成了关天明和周猎户之间的私事。周二龙被告知,只要找到老虎,起码可以给他几万元的奖励。但是,此事不能对外张扬,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一个人。
  几万块?这该进山打多少趟猎呀。周二龙对搜虎的干劲儿似乎比关天明还要高涨,当然,周二龙的自信更多的大概源于他保存的那撮黄毛。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饭店老板是如何给野味定价的?又是如何确定收购价格的?
2. 上山找虎是不是“劳动”?


                     三
  可不要以为几万块就把周二龙的心征服了。
  周二龙想到的可不是几万块。虽说是生活在这个三省交界县城里的猎人,但是周二龙一点都不闭塞,而且具有猎人特有的机敏。
  当年北边发现秦兵马俑的老农民的事儿妇孺皆知,周二龙自然也记在了心里。那几个老农民就因为一锄头挖出了秦兵马俑,就从此衣食无忧了,坐在博物馆的门前给游客签字,每天都是几千块的收入。假如我周二龙真的逮到一只华南虎,我就坐在家里给游客的本本上写“周二龙”三个字就行了,再也不用上山打猎了。
  所以,在关天明找到他之前,他已经自己在打猎的时候留意华南虎了,上山的时候总是带着相机,看到什么情况就拍下来。
  关天明的到来不过使得周二龙找虎的行为明确化和合法化了。过去有人说他老周是财迷心窍的“周二蛋”,今后他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了,他有了政府官员的支持,一切名正言顺了。每每在家,周二龙便从床底找到孩子的旧作业本,开始练习“周二龙”三个字了。
  据说兵马俑的发现者后来因为“发现者”资格问题相互闹到了法院。周二龙可不想最后也和林业局或关天明对簿公堂,他周二龙要一个人独自享有华南虎的发现者资格。因此,每当他和关天明一起进山的时候,多是敷衍了事,走一些他自己认为不可能有老虎出没的线路。而他自己单独进山的时候,则专走一些自己认为老虎有可能出现的区域。这点狩猎经验他周二龙还是有的,有其它猎物出没的地方才可能有老虎。而关天明却一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周二龙一直在兢兢业业地陪着自己找虎呢。
  不过周二龙是以小人物之心度关处长君子之腹了。关天明并没有考虑这个“发现权”的问题。只要能够证明华南虎在此地还没有灭绝,作为林业局的一个负责宣传的处长,他这一任就没有白干,而且勿庸置疑今后的仕途是不可限量的,这才是关天明脑子深处的冲动所在。

  事情依然没有那么顺利,老虎不见踪迹,连周二龙声称的虎毛和虎印都没有再看到过。但是周二龙每次进山寻虎的热情让关天明的心依然放在了肚里。他知道,找到老虎只是时间问题。
  事情结局果然是按照周二龙希望的那样发生。
  连续一个多月没有找到人影的周二龙脸上放着红光出现在关天明的面前,把几十张照片放到了他的桌上。
  从关天明眼中放射出的光芒直入无限远处,似乎停在那边山林里。
  许久,他才把目光收回,死死地看着周二龙。周二龙与之对视的眼光使得关天明相信这些照片的真实性。
  “SD卡呢?”
  “在我家里。”
  “怎么不带来?”
  “关处,我周二龙不是周二蛋幺”。
  关天明此时才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小看了这个山民。当初送给他数码相机教他摆弄的时候,这家伙那么快就学会了,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聪明的家伙还另有图谋?
  “好吧”关天明不动声色,以理解和不屑的口气对周二龙说,“SD卡你要保存好,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已经有人知道了。不然这些照片怎么弄出来?”周二龙看着关天明琢磨不透的神情说道。
  “什么?谁知道了?”关天明一下子急了,“你怎么让别人知道了?我怎么给你说的?”
  “别急嘛关处。我又不会玩数码,不找人怎么把照片弄出来?”周二龙不紧不慢地说“他是我小舅子。就是你们林业局对面照相馆的老板。他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儿。不过你放心,我已经给他说了,绝对不会再有第三个人知道的。我小舅子绝对可靠。”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关和周的人生目标各不相同,这会影响到他们各自对老虎价值的判断吗?
2. 老虎的价值在关周二人看来是相同的吗?

                       四
  当人们从闭塞到开放,从温饱需求到寻求精神刺激需求的时候,很多事情的演绎都改变了传统方式。不正常的信息传播变得十分正常,而正常的已经不再有用了。就像股市上,大家对小道消息比对大道消息要更加关注,因此,交易所门口刊登小道消息的印刷品比官方的《证券报》卖得还要好。
  这种情况媒体人都清楚。如果披露说电影明星成龙有一个儿子,这个消息几乎没有多少爆炸性。但是,如果说有个叫房祖名的男孩儿长得与成龙如同克隆,而他的母亲似乎和成龙有着某种不为众人所知的关系,这个消息的爆炸力就非同小可了。
  同样,如果说刘嘉玲看完《色戒》的样片对丈夫梁朝伟和汤唯的床上功夫赞许有加,大家对《色戒》的期待也就平平常常了。但是,如果四处宣传说刘嘉玲看完样片之后“醋意大发面色铁青”,则《色戒》就值得万众期待先堵为快了。
  总之,在大楼里看到一颗炸弹不可怕,知道有颗炸弹就在楼里却找不到它,那才令人担心受怕。
  干宣传工作这么多年,关天明深知媒体宣传的技巧和当下人们的心理。如果直接告诉公众说镇坪有虎,最关心的可能是镇坪的山民,会担忧自己的安全。不过他们也可能是一笑了之,会把这个消息看作是林业局为了配合宣传“禁山令”而故意放出的假消息。而外界的反应则可能更加稀松了。

  事情开始按照关天明设计好的方式发展着。
  关天明首先送出的是几张没有任何特色的照片,并把“报告”直接交给了省林业厅的顶头上司。照片很快在报纸和网络上刊出。
  紧随其后,一个网名“武松”的网友开始在刊登老虎照片的网站跟贴,揭露照片是PS作品,说陕西省林业厅和镇坪林业局为了当地的旅游事业而造假欺骗公众和舆论。这个“武松”反应之快速,只有关天明心知肚明。
  此后的事件进展一如大家所见,就不再重复了。

  镇坪,这个位于陕南三省交界的山区小县城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变成了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地方。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涌来,简陋的几家宾馆招待所人满为患,房价翻了两翻。酒店老板都坚称真的有老虎,各种关于老虎吃人的故事也成了饭桌谈资。但是果然如关天明所预料,当地人的这种挺虎言行,使得外界更加相信“旅游炒作说”了。
  这天半夜,市委宣传部游部长给关天明的一个电话,让他感到了自己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游部长的语调充满了兴奋:“天明,今天你会上说的大旅游区的想法,要赶快写成书面材料报上来。最好明天上午送来。”
  关天明第二天早上就把一份《陕南秦巴山脉华南虎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议》的报告交给了游部长,那不是他熬夜的成果,存在他的电脑里都几个月了,在周二龙把照片交给他之前就写好了,他连再次校对修改都懒得做,直接打印了出来。
  游部长当天下午就去了西安。
  随即,从县城进山的路口已经按照关天明的建议,被县政府安排公安人员24小时把守起来。
所有的进山路口都同时竖起一块牌子,上书“野生华南虎保护区,禁止游人上山”。其实这是多此一举——不用禁止也没有人再敢进山了。

  在镇坪,惟一对周老虎事件持淡漠态度的就是林业局的刘副局长。刘副局长是主抓林业局和旅游局的衔接工作,搞林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刘副局长的态度也在关天明的意料之中,毕竟刘副局长的位子他已经打量许久了,那可能是他仕途当中一个必经的台阶。
  刘副局长对外界的“炒作”指责表示不屑一顾,他在市局的会议上批评说,这种炒作可能适得其反,对本市的旅游并不能起到带动作用,“你们想一想,如果大家真的知道了这里有野生虎,谁还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游客不被唬跑才怪呢!”
  而这也是林美娟对关天明热心寻虎行为的质疑。当美娟这样问关天明的时候,他懒得和她解释。而当刘副局长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关天明还是没有说话,只在心中咕哝了一句“果然妇人之见”。
  当大家都在为镇坪未来的旅游前景而神经兴奋的时候,刘副局长的话自然在镇坪很快就被大家忘的一干二净了。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旅游业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如何用你所认可的价值理论解释?
2. 旅游景点销售的是什么东西?(旅游产品的本质是什么?)景点的价值是不是旅游产品的价值?


                     五
  虽然“周老虎”已在网上被炒得是糊味冲天,但周二龙一心想回避的“发现权”纠纷确实没有出现。不管外界说老虎是真是假,那都是他周二龙的事情。关天明从一开始就把周二龙推到了前台,只字不提自己在此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网络上已经开始把这些老虎照片称为“周老虎”,而没人说“关老虎”。但关天明心中清楚,这件事谁想把他关天明甩掉都是不可能的,周二龙如果真的因此成了龙,点睛的人就是他关天明。
  不过事情还是闹到了法院。
  把周二龙告上法庭的是“打虎派”代表人物,法学博士松劲先生。
  松劲博士在诉状中引用研究老虎的动物学家的话说,在南非做人工饲养老虎放生试验的专家认为,对在南非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野化老虎的观察、以及其他野生老虎观测的科学资料都显示,野生虎的感觉非常敏锐。在陌生生物接近的时候,老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伏下身体,将头放在两只前爪之间,将整个身体压平在地面上,这一行为,一方面可以防止对方发现自己,另一方面也方便采取下一步行动,随时发动攻击或逃走。这应该可以看作虎在野外遇到其它生物时最常见的行为模式,也是对野外生活的适应性表现。
  松劲博士提供的专家言论很快在网络上传开,并被众多的网友所接受。
  看到被人一纸诉状告上公堂,周二龙有点急眼了,他质问关天明为何还不把他提供的所有的照片公开。但是,关天明还不着急,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关天明告诉周二龙,你不要着急,你急什么?难道老虎不是真的吗?让他们尽管说,说的越假越好。你可以明确对记者说,还有很多照片都在林业局的手里,其它的事情你不管。不过我再次告诉你,如果你私自公开手中的底片资料,一起后果自负。
  关天明对周二龙解释说,事情越是公开,就越缺乏炒作效果,炒作就是要有悬念。等到最后再公开,你周二龙的身价也就非同小可了。你只管说老虎是真的,说专家在放屁就行了,说得越凶越好。

  事情有点向着关天明要失控的程度在发展着,甚至已经有点“国际化”苗头了。有“华人神探”之称的美籍华人李昌钰此间正在华南讲学,也被邀请对“周老虎”事件发表“权威意见”。
李神探表示,照片中的老虎长时间保持静态不合常理,而照片中的老虎和年画中的老虎斑纹形状相同,姿态也很相像。李昌钰说,“这些照片都是静态的,没有什么移动,照片中很多绿色的树叶,所以一定是生长的季节,这样的季节通常树林里应该有一些蚊子苍蝇,老虎会一直动驱赶这些昆虫”。
  针对“年画说”,李昌钰对照片中的老虎和年画中的老虎进行了对比,“它的斑纹,开始是两个小的线条,然后有一个圆圈,接着是两个小线条,这里一个像字母‘Y’的纹,这是很特殊的象征”。李昌钰指出,年画虎也有同样的花纹,“是巧合呢,还是同样一张,我就不太知道。假如老虎专家告诉你,老虎斑纹是不一样的,那这两个就太巧合了。所以,初步观察,两个老虎斑纹、形状同样,同时姿态很相像”。至于照片是不是PS出来的,李昌钰表示要等他回美国和鉴定中心的数码照片专家们商议之后,才能作出正式的答复。

  “周老虎”到底是“华南虎”还是“纸老虎”尚在争吵进行时之中,其商业价值已如关天明所期。既然如此,想不让嗅觉敏锐的商家参乎进来都难,而这也是关天明求之不得的。
  就在“周老虎”成为悬念被网络爆炒之时,广东一家“农庄”对周二龙发出了盛情邀请,邀请他到岭南寻虎。周二龙对此邀请表现得兴奋异常,他没有想到这么快华南虎的“发现权”就开始产生商业价值了。周二龙对山庄的王老板表示,他愿意前往广东找虎,不过据他经验,只能去粤湘交界的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寻找,如果他发现华南虎足迹农庄须奖励5000元/个,如拍到野生华南虎照片,则要50万元。
  周二龙没有想到王老板很快答应了他的要求,还说他的要价不“漫天”,称周二龙如果能够同时提供野生华南虎活动的录像,他愿出价100万元。王老板对媒体表示,根据周二龙的要求,农庄将提供周二龙寻虎所需的必要经费和设备,包括1500万像素的最新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红外线相机。一旦周二龙所拍资料通过了专家鉴定,农庄即奖励周100万元。但此后版权归山庄所有,周二龙也不得再接受他人邀请到野外拍摄老虎。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经济事件的司法介入是否可以说明“价值是物的客观属性,是可以客观确认的”?
2. 华南虎的价值和“周老虎”的真伪有关吗?


                     六
  人有时候会怀疑自己。
  一个自欺欺人的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一群挖金人走在山坡下,忽然其中一人恶作剧地喊“这个坡上有金子”,大家听到后,有人便开始往山上跑,紧接着有人跟着跑,最后大家都往山上跑,只剩下这个恶作剧者。但是看到大家都拼命往山上跑,恶作剧者也开始跑起来,他开始怀疑山上真的有金子了,如果真的有,岂不是便宜了别人亏了自己?
  成语“自欺欺人”大概就是描述这种情景的。

  毕竟照片不是关天明和周二龙一起拍到的,他没有亲眼看到老虎。当初从周二龙的眼中看到的那分真实已经在网络铺天盖地的打虎声中变得有点模糊了。
  但是,关天明很快打消了自己的疑虑。
  让关天明放心的是周二龙的小舅子。他从林业局大楼对面的照相馆里找到了周二龙的小舅子。其实他们早就认识了。周二龙这个小舅子虽说开了个照相馆,但是生意一般,平时还做一些复印、打字的活聊补生计,因此,林业局很多文件都是拿到他这里帮忙打印的。
  照相馆里根本就没有网上所称的大型的喷墨打印设备。而且,店里的一台崭新的数码相片冲印设备还是不久前才弄来的,这回应付每天集聚在林业局门口的记者可派上大用场了。
  让关天明放心的是,周二龙这个小舅子根本就不懂多少电脑技术,店里的一台电脑平时都是雇佣的那个小姑娘在操作。当他第一次听记者问起PS的时候,还不知道PS是怎么回事。周二龙也不可能把这些照片拿到其它地方制作,这样的话,就太容易被人揭穿了,凭他周二龙的小心眼小聪明,他不担心别人抢去他到口的猎物?
  关天明在拿到周二龙照片的第二天就到照相馆去过了。对照相馆里的这些东西,宣传处长的关天明实在是太熟悉了。他打开了那台电脑,发现其中压根儿就没有装photoshop。电脑也没有连接什么扫描设备。关天明让周二龙小舅子把SD数据卡拿出来,说自己不拿走,只是看看。他在电脑上打开,一切都和照片一样。他再打开数码冲印机,里边还有冲洗记录,记录的时间和照片上记录的时间一致。
  那几十张照片,关天明拿着放大镜仔细看过,不知道看了多少次,如果是造假的照片,凭他这个林业局有名的摄影专家是应该可以觉察的。如果造假,也是在拍摄之前造假,而不是后期PS。如果真是有假,这造假的技术实在是登峰造极,起码在关天明看来是高超的,这不可能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周二龙小舅子所为。
  随后,关天明还让周二龙和自己一起到了拍摄老虎的地方。“周老虎”所在的位置,用数码相机看起来,确实有科学院专家所说的大的出奇的树叶,那不过是镜头里的距离错位造成的。在两人小心翼翼靠近照片上那块巨石的时候,关天明分明感到周二龙的心跳声和喘息声,看到周二龙拿着的匕首在抖动,光影从晃动的匕首上跳出来,关天明知道那是一个老猎人对真正威胁的恐惧。

  关天明想得非常明白:退一万步,我关天明最多也就是个上当受骗者而已。
  这份“明白”使得关天明可以悠闲地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
  电视里正播放着一则公益公告:一个出租车拉着一个疑神疑鬼的乘客。
  乘客:“唉唉唉,你怎么给俄走这边了?”,陕西话。
  司机:“到了!”
  乘客:“师父,你木有跟俄绕路吧?”。
  “绕路?那是心不诚!”司机回答。
  画面文字:信任是一种美德。

  关天明不紧不慢地按照计划推进着。
  他先是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记者放出口风,告诉大家看到的只是几张照片,还有很多能够证明老虎存在的照片。但是,只有雷声就是不见雨点。能够作证“周老虎”为真的照片就是不见被关天明拿出来。
  美娟对关天明有点不满了。她看到法学博士将周二龙告上法庭,国家科学院的学者也用脑袋担保照片是假的,她有点对关天明做事的后果担忧了。
  “天明,你这样会害很多人的!到时候让人家如何下台?”
  “我管他如何下台。是他们自己爬到台上来的。”关天明一边洗脸刮胡子一边说。
  “要不给他们私下说说,让他们不再吭气就是了。要不早点把其它照片都发出来吧,人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啊。”美娟还是当年那付让关天明心动的好心肠。
  “他们活该!”关天明擦着脸,“他们爱表现自己,想借此抬高自己。”
  “不过,我真的感谢他们,没有这么几个有分量的人出来‘打虎’,宣传的效果不会有这么好。”“这下咱们镇坪就成了旅游区了”。
  “他们真的认为老虎有假吗?他们说的好像也有道理啊。”美娟不解地追问关天明。
  “你知道什么叫做‘骑虎难下’吗?”关天明反问。
  “周二龙不是对记者说他还要进山拍老虎吗?你为何不让他去呢?你看周二龙都急成什么样了?”
  “不管说老虎是真还是假,都很难证明。我们找了这么多年才找到,再去找,哪有那么容易?老虎又不是他周二龙家养大的。”“正因为老虎很难拍到,他们说老虎有假就很容易让人们相信。”
  “他周二蛋才不急呢。”关天明神秘兮兮地笑着说。“找不到才好。”
  “找不到才好?”关天明的话让美娟第一次感到自己对丈夫有点陌生了。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你认为“信任他人”是不是一种美德?
2. 商品广告和商品价格是什么关系?


                    七
  在关天明认为还没有是火候的时候,剩余的照片都已经发布出去。因为游部长从西安回来了。
  游部长带回来了一脸的恼怒。
  当游部长站在比他还要年轻好多岁的上级面前,把关天明撰写的那份《陕南秦巴山脉华南虎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议》呈上的时候,这个年轻的上级看都没有看就开始可能早已憋在肚里的训斥之词了,一点都不顾及这个年长下级的面子。
  游部长的脑子处在连夜的山路颠簸造成的恍惚之中,年轻领导的训斥他都记不清具体词句了,但是教导的精神他记住了:作风浮夸、不实事求是、操之过急、政府越位……,然后质问他到底有没有看到媒体上铺天盖地的“纸老虎”质疑,你难道不读书不看报吗?
  “想烤火你们镇坪自己烤,不要把省厅往火上放!”上级拿起关天明精心准备的那份材料,扑簌簌翻过,然后就摔回到游部长面前了,“我现在没时间给你们扯这些淡,回去把事情搞扎实了再来找我!”
  游部长相信,除了材料封面上的标题之外,这位年轻气盛的上级什么都没有看到。“还不是你厅里要搞秦巴山脉大旅游区计划,怎么反怪我们下面?”游部长心中恼怒但敢怒不敢言,当天就打道回府,连每次到西安必吃的“葫芦头泡馍”都没有心情吃了。

  游部长把怨气转嫁给了关天明。
  所以,剩余的照片都在关天明原来策划的时刻表之前发布出去了。

  使得关天明从坚信到动摇又到重拾信心的,是在他看到胡慧建博士在一次关于华南虎的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之后。
  胡慧建,男,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团队负责人。在这次研讨会上,尽管胡博士没有肯定“周老虎”是真实可信的,甚至倾向于“纸老虎”说,但是他的专业演讲使得人们更有理由相信华南虎依然在野外存在的可能性。
  毕竟,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规定,连续50年找不到某种动物在野外的踪迹,才适宜宣告野生灭绝。而华南虎不过二十多年间没有见到和捕到野生,准确地,还不能说没有“见到”,仅仅是没有留下供公众和专家确认的照片而已——那些说自己在野外遇到老虎的人,谁会时刻举着相机?都100%不可信?那个宣布华南虎绝迹的洋人希尔森(Tilson)不过在中国转悠了一年多,一年多没有找到华南虎就能宣布它灭绝?而且当时就遭到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家的抵制,认为希尔森的结论太过草率,“现在还不适合宣布华南虎在野外灭绝。”林科院的专家不是说,近两三年还在浙江找到了华南虎存在的证据,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了么?

  时间以煎熬人的速度爬行着。对关天明和周二龙来说都太慢了。
  最“权威”的虎照真假鉴定结论终于公布于众了,结论对镇坪政府极为不利。
  宣布照片为假的是来自六个方面的专家团队,这六个方面分别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数码影像鉴定中心,华夏物证鉴定中心,野生动物学家胡慧建,神探李昌钰,中国刑科协指纹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持平,广东省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教授赖剑煌以及他的5人博士生团队。
  周二龙的反应一如既往“专家是在放屁!”
  关天明没有发火,他坐下来仔细地研究了这个关于华南虎的“六方会谈意见”。
  其实,关天明对于“六方”中的“五方”都不在乎。早先就有各路记者包括央视的名记到陕西师范大学找到当时“陕西镇坪县华南虎调查结果评审组”的三位分别来自陕西师大、西北大学和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的三位动物学教授。“打虎派”嘲笑说这三位已经退休的专家都已老朽不说,在退休前分别是研究鼠、猴和鱼的,从未发表过与猫科动物有关的论文,名为“专家”实为“外行”。
  “难道在华南虎存在与否问题上,王、刘、许三位教授和这些和动物学没有关系的摄影家相比还要外行吗?”关天明心中反而塌实一点了,“评审组”的结论比周二龙在前嘛,怎么可能和周二龙的照片是否真实有关?
  只有剩下的一方——动物学家胡慧建博士的意见让他花费了一个晚上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地研究了一番。关天明把近几个月与华南虎和胡慧建博士的所有信息都找出来,最终的研读结论是:胡博士的意见是中立的——第一,他自己的研究表明,他并不承认华南虎已经灭绝;因此,第二,胡所否认的只是周二龙的照片的真实性,而非华南虎的存在。

  “胡慧建、胡慧建”当林美娟早晨醒来的时候,关天明还在半梦半醒地咕哝着。
  “什么‘虎会见、虎会见’的?你这样念经,虎就会被找见了?”
  关天明倚在洗脸间的门框上,一边看着媳妇刷牙洗脸,一边把自己整夜的研究结论讲给她听。现在,关天明已经不再认为美娟只有妇人之见了,网络上披露的镇坪有虎的传闻大多都是林美娟从她单位的资料堆里扒拉出来的。
  “胡为何是矛盾的?莫非他否定周老虎,是想弄出个‘胡老虎’?毕竟他也为华南虎忙活了很多年,不愿意看到发现权落入一个老农手中?”
  “对啊。他要是认了周老虎是真,自己不就没有机会了吗?”美娟对眼睛有点充血的关天明大加赞许之后,一阵香风旋出门,上班去了。
把有点冰凉的水扑在脸上,关天明下一步的目标和计划在被扰得纷乱模糊了一个多月之后,忽然又格外明晰起来。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那么多专家搜虎队多年的辛苦,会一朝“凝结”在老虎的价值中吗?
2. “六方”对周老虎的鉴定活动,是否也会“凝结”到虎的价值当中?
3.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这个“凝结”的物理学意义是什么?


                      八
  陕西可谓是个地灵人杰之处。
  早前出了个芙蓉姐姐,现在俨然一个演艺圈儿中人士,循演艺圈一脱成名规律,不惜到舞台上大泄春光贩卖白条净肉。
  后来又有史上最牛追星族诞生于秦川,一直追出大陆冲进香港,直追得老父投江,家贫如洗,把华仔追得是气喘吁吁灰头土脸好不尴尬。
  现在,秦川大地的风云人物则是轮到周二龙了。
  如果说以上人物都和“假”字纠缠不清,丝毫透不出俨醇的秦文化意味的话,也不尽然。以打击假气功反对伪科学而闻“真”名于天下的司马南先生现在就坐镇陕西卫视,主持着一档名为《华夏点击榜》的栏目,拥趸也不在少数。究竟是司马南这个山东人打假打到了陕西,还是陕西有假需要邀请反伪科学斗士前往助阵,个中详情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还有陕西人引为自豪的当红大牌导演“老谋子”。

  秦巴山中,周二龙家。
  屋前的一颗老柿树从夏天的绿叶葱葱变成了初冬光秃秃的满枝头柿子,也成了天天到此蹲点“上班”的娱记们补充VC的惟一水果。人太多,天天不断,老周就是有心招待他们也没力应对,就舍着这块柿树去了。柿子红一个被记者弄掉一个,几百颗柿子一天天日渐稀少,这天连最后一个也被娱记们用长杆戳捣下来,一边说着“涩得很”一边往嘴里塞。
  看来,如果娱记们不能从老周口中套出什么有价值的话来,周二龙家能吃的东西怕是都要青黄不接了。
  “周伯”一位带着眼镜,抄着浓重湖北口音普通话的小伙问,“我们跟着你进山怎么样?我们的摄像机比你的小数码机可好多了。”
  “进山?”周二龙瞪着小伙子,“谁让你进?”“再说了,现在都啥子季节?你们都把我的柿子吃光了,老虎还会在山里?吃啥?早跑了。”
  “跑了?跑哪儿?”
  “跑南方去呗。前几天我已经答应广东的王老板去广东找虎了。”
  “那我们就跟你去广东怎么样?”一群娱记像蜂缠着蜜一般围着周二龙。
  “这个你周伯我说了不算,人家王老板让不让去才是。”周二龙的口气显然早已经没有了当初被记者围着转的兴奋与快感。“你们这么多人跟着,就是有虎也早被唬跑了。”
  “再说了,就算是大家一起拍到老虎,那王老板会每人给你100万?怕是连我的100万也不能兑现哩。”
  “你们还是回去吧,回去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整天呆在我这里,烦不烦啊?照片的事情我都说过多少次了,我用脑袋担保是真的!你们不相信老周还呆在我这里干么事?”
  “你们想想,为何关处长他们找了那么多时间都没有发现老虎?就是人太多!”周二龙抽了一口烟,“老虎这东西鬼机灵。我一个人进山,又有打猎经验,发现老虎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嘛。”
  “机灵?我看像只温顺的猫嘛。”一个小伙捂这嘴说道。声音很小,不捂嘴周二龙怕也听不到。
  “周伯,你不是说有虎毛吗?让我们看一下子么。”
  周二龙不说什么,依据“上面”的指示,他不能对此多说什么了。
  那撮毛的确不在周二龙手里了。那一撮毛原先藏在床下旧课本里,给关天明看过,后来被县林业局的人拿走了。县里派人秘密地将之送至省里某大学的实验室,得出了一个让县委一班人都可以接受的结论:是猫科动物的毛发,但是不能断定是老虎,尤其不能断定是野生华南虎的。
  周二龙得知这个结果,头昂得更高了:“我老周打了一辈子猎,连个毛都认不得?”

  不管有虎没虎,镇坪县城里的旅馆是实实在在突然多出几家。店名招牌也都和老虎有关,什么“虎啸山庄”,什么“威虎山庄”,什么“武松客栈”,什么“猎户人家”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店大堂里还挂出了年画虎、周二龙的虎照、武松打虎图等等装饰画。
  看来,想把“镇坪”这个过去不为多少人知道的县城和“华南虎”分开,都是不再可能的了,而这一切,说来说去还得归功于周二龙。
(待续)

经济学人读后思考:
1. 老虎的价值是不是也有一个边际递减效应?是不是越找不到越珍贵?
2. 狮、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算是虎的“补足品”还是“替代品”?



  窗外,觅食的麻雀像往常一样飞过。
  一刹那,仿佛有什么东西触手可及,却又倏然远去。
在华南虎还踪迹未觅的时候,周二龙先行失踪了。有记者立刻在自家媒体上发布“哥的拔河猜想”:周二龙一定是去广东找虎去了。

  就在前几天,那个吃柿子不怕涩的王记者看到刚从北京回来的周二龙,便第一个凑了上去:“周叔,听说你到北京机场差点回不来?”
  “那个鬼机场,个个门看着都一样。我周二龙在山林里转悠一个月也迷不了路,在那个鬼机场反倒迷了。”周二龙无不感慨地回话。不过周二龙还是十分兴奋的,没有旅途疲劳的迹象。毕竟,“华南虎”让他第一次坐了飞机,而且还是去首都。
  “周叔,你怎么没身份证呢?”
  “唉,我要个身份证干什么?一天到晚都在山里转,谁个查我的身份?”周二龙说,“坐飞机给钱不就行了,还要个什么证?”显然,周二龙对这种制度还有看法。“我有镇坪公安局开的身份证明,他们就是不信。难道北京的公安局和镇坪不是一家?”
  “怪不得呢”,小王暗自思忖“周二龙的一切个人信息都是听他一个人自述的”。

  在长达一周左右不见周二龙身影之后,论证周二龙已经南下寻虎的,是一个两个月来天天在周二龙家里“上班”的南方某报记者小黄。
  说起话来有点大舌头的小黄总感觉周二龙长相有点和当地人不太一样,“周苏苏,你是哪个族啊?”有一天小黄憋不住便问到。
  “哪个住?”周二龙奇怪地看着小黄,“你天天到我这里,还不知道我哪儿住?”
  “这么说就是汉族咯。”小黄自言自语。
  “不还住又能哪个住吗?”周二龙觉得这种智力水平的孩子怎么当记者?
  “不过今后也难说咯。”周二龙想到坐飞机的感觉和北京的繁华,说不定今后到西安、北京买个房子住也不一定呢。
  “难说?周苏,那你以前哪个族啊?”小黄又问。显然他还是觉得周二龙不应该是汉族。
  “以前?”周二龙看了小黄一眼,停顿了一下。周二龙现在对着这帮孩子记者说话已经小心多了,他们替自己扬了名,也不少给自己招惹麻烦,问起话来好像总是话里有话,不好对付。
  “以前是窑里住”,周二龙没有说谎,他在搬到这个家里之前,就一直和父亲住在山里的一个窑洞里,打猎方便。后来政府不让打猎了,给他一块地皮,就建了现在这个家。
  “瑶族?”小黄心中窃喜“果然不出我所料,不是正宗汉族”。
  “这么说来,周二龙本来就是南方人,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老猎户。怪不得他那么爽快就答应了广东王老板的要求,还主动建议说要把搜虎的范围放在湘粤交界。”小黄一下子明白了,“看来周二龙对在他找到老虎是有信心的,说明周老虎是真老虎的可能性很大呀。”
  这个分析被小黄登在了自家的报纸上。编辑大大地表彰了小黄一番。小黄也很是得意一番,要知道,这么多日子来,能从周二龙那里得到一点新的信息已经很难了。

  据说,关天明也失踪了。
  记者们一线消息的来源正在迅速萎缩。
  关天明其实就在家里。按照县委的指示,他关天明不能再单独对记者发表任何言论,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县里的头脑都开始向后退,但有躲避不开的采访,都一律统一口径“国家林业部已经对此有过结论”,其余问题一概“无可奉告”。
  没有变化的是镇守在县城周围各个山口的哨卡,依然禁止一切人员进山。“禁山令”的牌子依旧。

  媒体的吵闹似乎嘎然而止。从热闹到冷淡,仿佛在演绎当年的芙蓉姐姐和追星牛女的路数。似乎原来所有的消息都是从某个新闻管道里喷射出来,然后有人悄悄地关掉了龙头阀门,于是乎,一切都突然停息了。

  或许,大家都在沉默中等待着周二龙能携百万巨款荣归故里。中国人不喜欢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因此这个结局应当是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期盼的,不论是“打虎派”还是“挺虎派”抑或是“坐山观虎斗派”。
  至少我是这样期盼的。
(待有人对之前经济学人读后思考题给出合理解答之后再续)

Monday, December 10, 2007

食肉动物、素食主义,人的未来
  东莞要禁止养猪了。
  假如这个禁令出台在当年养猪户普遍亏损的季节,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它偏偏出在猪肉价格飞涨的今天,两个互为矛盾的事件凑到一起,自然不免惹人瞩目。
  猪肉价格飞涨已经使得那些食肉族朋友十分不爽了,要么让盘中餐变得清淡一些,要么保障油水而无比沮丧地看着自己的恩格尔指数升上去。近日,东莞市的禁止养猪政令,又让食肉族大光其火,纷纷在网上泼墨讨伐。当然,猪都患有蓝耳病、猪都是用激素甚至化肥喂大的、瘦肉都是瘦肉精的杰作、吃猪肉是慢性病的主要原因等等,开始高频率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这些宣传也使得素食主义者更有理由坚守自己的主义了。

  在地球上的生物食物网链当中,有一个能量流动的规律,大概是每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这个规律意味着,物种的种群大小受到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的限制,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必然是种群数量较少的,否则基础营养级无法支撑整个生物链的存在。
这和动物个体的身体尺度没有多大关系,例如鹰这种猛禽,个头并不大,但也是数量稀少,不会出现成群结队的种群状况。而角马体积庞大,却是食草动物,因此往往成千上万地群体出现在草原上。
  在进化树上和人比较接近的是灵长类。灵长类大脑比较发达,故而谓之“灵长”,灵长类也应该遵从食物链的基本规律。灵长目猴科的狮尾狒是一种食草动物,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因此,狮尾狒往往就种群庞大,不像其它食肉的灵长类。狮尾沸在高原上一起吃草的时候,犹如我们大跃进时期集体在田间劳动一般热闹壮观。
  然而,让我们疑惑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似乎在逆着食物链能量流动规律的方向发展着。人类什么时候开始食肉不得而知,但是现在肉蛋奶几乎成了人类的主要能量来源,谷物的消费量在显著下降。但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丝毫没有向着种群数量缩减的方向发展,相反却是人口日益庞大,逐步充盈着地球上的角角落落,令地球上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日渐压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类突破了食物链能量传递规律的制约?从生物进化史的长远和总体上看,人类真的可以变成一个既处于食物链顶端又种群庞大的物种吗?这种“X”型食物链结构真的可以维系下去?

  有人专门研究未来时代的生物,称为未来生物学家。据说,N亿年之后,地球上已经没有现在形态的人类,而是有一种由现在水中的鱿鱼进化而来、生活在树上的智慧生命——树鱿。
树鱿,一个大脑袋下面长着八条触角。脑袋大,脑容量大,智慧基于此而形成,八条触角就进化成了灵活无比的劳动工具,相当于现代人的手脚,但比人的手脚灵活得多,因此,树鱿可以在树上灵活地用触角抓着树枝荡来荡去,如履平地地在空中行走。
  那么,现在的人类在消亡之前到了哪里?变成什么了呢?——SHIZI。
一,人将变成虱子。
  人将越发懒得,追求过寄生虫一般的生活。在这个货币拜物教的时代里,食利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阶层,如虱子般叮在社会肌体之上,但这种寄生方式,已经不幸地成为了众人向往的生活模式。
  自然界的虱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同宿主一同进化的。当虱子从一种宿主身上迁移到另一种宿主身上之后,会逐步进化成为另一个品种的虱子。虱子寄生在宿主身上传宗接代的历史远远长过人类,当然自有其生存的技能。
  而现在人类当中的食利阶层,也有类似虱子般的生存技巧,而且更趋智慧化,那就是首先不择手段把物质财富敛聚在自己名下,再通过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制度将之合法化,使之固化下来,形成永久性的食利特权。

二,人将变成狮子。
  能力超群者往往会越发独立。狮子老虎孤索离群,概因其为万兽之王。受营养级间能量传递限制,一山难容二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也就只好独居了。相反,那些应对自然环境能力弱的物种,则往往选择群体的生存方式,普遍存在种内互助的现象。
  人作为万物之王,也具有自由的天性。如此一来,随着个体的技能爆炸式、几何级数式的日益提升,人岂不是也将变成狮子般模样?
  现代城市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懒于相互往来,有些人邻居十几年对对方都互不了解,甚至姓甚名谁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人际关系淡漠,以至于出现了“抱抱团”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鲜事物。
  狮子独居而且生性残忍。狮子会为了自己的基因遗传,在争夺雌性之后,会对其“前夫”的幼仔痛下杀手。同类相残,这一点似乎也和人类颇为相像。

三,人将变成石子。
  地球表面碳(C)大部分以碳酸钙的形式也就是石头的形式存在着。
人是生物,而碳是有机物的最主要构成元素,是有机物的骨架,因此碳又被称作是“生命元素”。有机化学对有机物的简要定义是“含碳的化合物”。在人体中,除了水以外,碳的重量占据首位,在人体除水之外的“干物质”中有机物占到95%以上,其它各种无机盐加起来只有5%。人死了,一把火烧掉,燃烧的主要是含碳的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入大气,再变成碳酸,再和钙结合变成石头(碳酸钙)。
  经曰: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古人已经认识到“物极必反”的事物规律,那么,无生命的无机物和具有高度智慧的人,是不是也处于两极振荡式的运动之中?
(免责声明:本帖内容多属妄幻诳语,读后有感当多属误解)